科研人员揭示金星磁鞘磁场三维形态特征
图1 金星周围磁场的三维形态结构,磁力线的颜色代表磁场时钟角的偏离。IMB为感应磁层边界,X方向指向太阳。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167
科学网 2023-10-02 09:00:32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提供搜集发布:
金星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影响其大气演化的重要因素。虽然金星没有内禀磁场,但是太阳风与金星大气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个感应磁层。感应磁层和磁鞘的磁场的三维形态关系着太阳风和行星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离子拾起过程、波粒相互作用、KH不稳定性的发生、磁张力加速粒子和磁场重联的发生等。然而以往的研究集中于感应磁层和磁尾,却缺乏对磁鞘磁场的讨论。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特别研究助理徐麒与副研究员谢良海等人,利用金星快车的观测数据以及磁流体力学模拟,全面分析了金星磁鞘磁场的三维形态结构和对行星际磁场变化的响应。观测和模拟的结果十分吻合,显示行星际磁场穿过弓激波进入磁鞘后,磁场时钟角的偏离(?Φ)不大,不超过45度(图1)。并且,磁鞘磁场对上游行星际磁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很快,不超过1分钟。
研究者发现,造成这些结果的机制是行星际磁场在磁鞘中的堆积不显著,并且磁鞘磁场对上游变化的响应时间是由对流速度决定的。结果也显示出磁鞘磁场行为的磁流体力学本质特征。研究者由此提出,在单卫星观测任务中,磁鞘中磁场的时钟角可以作为上游磁场时钟角的近似估计。
该研究发表于学术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
论文链接:Xu, Q., Xie, L., Rong, Z., Xu, X., Wei, Y., Li, L., & Zhang, T. (2023). The magnetic field clock angle departure in the Venusian magnetosheath and its response to IMF rotation.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677, A142. doi: 10.1051/0004-6361/202346989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提供。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167
科研管理系统推荐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融合流程门户,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解决学校教育信息管控痛点,多系统集成,跨平台信息共享
医院科研管理系统
五星科研专注于医疗信息化行业,为用户提供行业软件产品的部署、培训、实施服务;帮助医院行业用户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研究院所科研管理系统
研究院所科研管理系统 完善的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清晰的项目管理流程跟踪,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目标。 灵活可变的管理流程配置,为流程管理提供全面周到支撑
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申报评审软件利用确保对客观管控驾驭快捷制订考核管控战略,且能够利用信息处理确保战略足以精准。评估管控不需要人为反复输入数据单位见识深远的成长策略单位管控软件的开发基本。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科研人员、科研管理员可以通过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更方便得查看科研创新系统数据,办理科研业务。系统内置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钉钉小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