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统提供搜集发布:
科学家为年轻人开发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预测模型 |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网站及APP上线 |
近日,《科学通报》(英文版)杂志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在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适合于我国年轻个体(60岁以下)或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个体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综合评估个体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基于这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还开发了网络风险计算器(http://www.cvdrisk.com.cn)及手机风险评估app,免费对公众开放,在手机中的软件商店搜索“心脑血管风险”便可下载使用。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如果能够在中青年时就提早知道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可以及早提示人们提高警惕、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采取预防措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到最低。2016年,顾东风带领团队开发了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10年内发生ASCVD的风险。同时,基于终生风险评估在10年风险中低危人群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利用总样本量超过12万人的四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进一步开发了论文发表的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
顾东风表示,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是10年风险预测模型的重要发展,能让中青年人或“10年风险评估”为中低危的对象,从人生“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视角,使自己以后不同年龄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看得见,读得懂”,提高对多种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的认识,增强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其人生旅程的早期预防。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Simin Liu评价,终生风险评估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长期风险危害的认识,进而对非理想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拥有短期(10年)和长期(终生)风险评估工具对于中国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进而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做出贡献。”他说。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提供。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261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融合流程门户,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解决学校教育信息管控痛点,多系统集成,跨平台信息共享
医院科研管理系统
五星科研专注于医疗信息化行业,为用户提供行业软件产品的部署、培训、实施服务;帮助医院行业用户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研究院所科研管理系统
研究院所科研管理系统 完善的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清晰的项目管理流程跟踪,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目标。 灵活可变的管理流程配置,为流程管理提供全面周到支撑
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申报评审软件利用确保对客观管控驾驭快捷制订考核管控战略,且能够利用信息处理确保战略足以精准。评估管控不需要人为反复输入数据单位见识深远的成长策略单位管控软件的开发基本。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科研人员、科研管理员可以通过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更方便得查看科研创新系统数据,办理科研业务。系统内置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钉钉小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