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统提供搜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李超教授研究团队于2023年5月31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Uncovering the Ediacaran phosphorus cycle”(“解密埃迪卡拉纪磷循环”)的重要研究成果。
这是成都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首篇以学校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Nature研究论文。
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东兰辛分校、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专家学者。
该成果利用李超教授团队新近研发的能够直接追踪古海洋磷含量波动的碳酸盐结合态磷酸盐(Carbonate-Associated Phosphate,简称CAP)技术,重建了地质关键期埃迪卡拉纪(635-539 Ma)古海洋溶解磷含量演化,发现了埃迪卡拉纪海洋生命营养元素磷含量和海洋氧化程度之间具有不同于现代海洋的解耦关系,提出了海洋外部因素是驱动埃迪卡拉纪海洋乃至整个早期地球海洋从缺氧向氧化转变的原始动力假说,这一成果揭示了前寒武纪海洋维持漫长缺氧状态的根本原因和早期地球缺氧海洋最终实现氧化的根本机制,极大深化了人类对于地球宜居性演化和复杂生命演化规律的理解。
这一成果对于早期地球海洋环境下相关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勘查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成果是李超教授团队在过去近20年里在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环境演化领域里长期研究工作的一次集中体现。李超教授研究团队注重以技术创新驱动科学创新,连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逐步形成了以分层海洋化学结构耦合碳-氧-硫-磷循环为特征的前寒武纪大气-海洋系统演化理论体系。
目前,成都理工大学依托沉积地质研究院和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了以李超教授领衔的“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研究与技术平台,期待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共进,共攀地球科学高峰。
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25019, 42130208, 41821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100)、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Forrest”研究基金、西澳大学地球科学系和NASA天体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协议NNA15BB03A)的资助。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提供。
本文转载自:成都理工大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246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融合流程门户,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建一体化管控平台.解决学校教育信息管控痛点,多系统集成,跨平台信息共享
医院科研管理系统
五星科研专注于医疗信息化行业,为用户提供行业软件产品的部署、培训、实施服务;帮助医院行业用户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研究院所科研管理系统
研究院所科研管理系统 完善的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清晰的项目管理流程跟踪,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目标。 灵活可变的管理流程配置,为流程管理提供全面周到支撑
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申报评审软件利用确保对客观管控驾驭快捷制订考核管控战略,且能够利用信息处理确保战略足以精准。评估管控不需要人为反复输入数据单位见识深远的成长策略单位管控软件的开发基本。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科研人员、科研管理员可以通过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更方便得查看科研创新系统数据,办理科研业务。系统内置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钉钉小程序等